在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十周年之際,,紹興文理學院魯迅人文學院近期順利開展大運河研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7月10日,大運河研學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此次研學活動的第一站浙東運河文化園,,追溯大運河千年文脈,,感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在浙東運河博物館內,,同學們通過豐富的展品與生動的講解,,近距離感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智慧,深刻體會浙東運河作為古代水利工程典范對浙東乃至整個中國文明進程的深遠影響,。在浙東運河畔,,高利華教授為實踐團成員講解這條開鑿于2500年前的古老運河的歷史地位。她最后分享道,,歷史上的紹興名人大多沿著這條浙東水路交通的命脈走出紹興,,魯迅先生更是從這條運河走出紹興,走向世界,。此次研學活動不僅增強了人文學子對運河文化的認知度與自豪感,,也為他們搭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激發(fā)了他們研究探索浙東運河文化的熱情與使命感。接著,,實踐團跟隨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追溯古老運河軌跡開啟為期八天的運河行,穿越兩省六市,,直抵歷史現(xiàn)場,,探賾大運河在中華文明傳承發(fā)展中的獨有價值,見證浙東運河古往今來“通江達海,,運濟天下”的輝煌篇章,。

7月18日下午,紹興文理學院魯迅人文學院大運河研學暑期社會實踐團的師生們帶著一路走來的見聞與思考,,在學院黨委書記錢曉萍的帶領下,,來到紹興市浙東運河文化研究中心開展交流會談。紹興市鑒湖研究會會長邱志榮,,紹興市浙東運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趙銘,、副主任尉輝煜,魯迅人文學院俞志慧教授,、高利華教授等和19位實踐團同學一起參加了交流活動,。邱志榮作題為《浙東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實踐》的專題講座。實踐團成員從運河詩詞文化,、治理理念,、人民觀念以及活態(tài)傳承等多個角度,踴躍分享浙東運河研學心得,。隨后,,魯迅人文學院與浙東運河文化研究中心掛牌共建“紹興文理學院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實踐基地”。邱志榮還向魯迅人文學院贈送《浙東運河史》《中國禹跡圖導讀》《浙東運河博物館文本解讀》等一系列浙東運河研究最新成果書籍,。
文字,、攝影:阮佳軼、鄭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