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2日上午,全國政協(xié)原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原主席韓啟德院士出席紹興文理學院第二十屆“卓越獎學金”、第四屆“樹人獎”頒獎典禮,并在“卓越獎學金”20年主題座談會上講話。韓啟德夫人、北京大學燕京學堂名譽院長袁明教授,中共紹興市委書記溫暖在頒獎典禮上講話。九三學社浙江省委會專職副主委丁曉燕,市領導馬國燦、孫君參加。


韓啟德充分肯定了“卓越獎學金”和“樹人獎”的評選組織工作。他回顧20年前創(chuàng)設“卓越獎學金”的初衷,只是撒播種子,不問東西,但經歷20年的持續(xù)耕耘,看到歷年獲獎者中涌現出各行各業(yè)的領軍人物,通過一個個“卓越故事”見證了學生們的成長和成就,深感欣慰與幸福。他感慨個人如宇宙微塵,但知識的積累和精神的傳承,超越了短暫人生的局限,賦予生命以意義,也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仍充滿希望的原因。希望學校進一步總結經驗,賡續(xù)奮斗,將“卓越”和“樹人”的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把這種追求卓越的精神,進一步內化為紹興文理學院特有的校園文化精神,轉化為辦學特色優(yōu)勢,努力打造國內地方院校建設發(fā)展新樣板,勇?lián)聲r代地方高校的使命與擔當。
袁明在頒獎典禮上說,20年來,從每一個獲獎者的故事中,從參加活動的每個人的神情中,我們看到追求卓越已經成為紹興文理學院的一種文化品格。這種品格提煉優(yōu)秀、鼓勵優(yōu)秀、展現優(yōu)秀,體現了學校辦好現代大學的文化能力。在這個世界多元文明激蕩的當下,在時代的星辰大海里,我們每個人都自帶光芒,只要追求卓越,就能照亮別人。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勇于擔起千年古城現代大學所賦予的歷史使命,面向未來、開拓視野,傳承并弘揚卓越精神,期待全校師生不斷豐滿內心、滋養(yǎng)精神,在千年古城里講好更多卓越故事\樹人故事。
溫暖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xié)向韓啟德和袁明夫婦表示崇高敬意,向獲獎師生表示祝賀。他說,當前的紹興,正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和考察紹興重要指示精神,奮力譜寫新時代膽劍篇。希望同學們明修德之道,揚求真之風,以奮斗之姿跑出靚麗成績;希望各位老師潛心傳道授業(yè),躬身科研戰(zhàn)場,努力培育輸送更多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希望學校持續(xù)提升辦學質量,在紹興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高質量發(fā)展的標志性成果中,挑好“千鈞擔”當好“領頭羊”。
紹興文理學院“卓越獎學金”“樹人獎”是由韓啟德院士和袁明教授夫婦分別在2004年、2020年捐資倡設,用于獎勵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學校師生,迄今為止已有125名卓越學子、10名優(yōu)秀教師先后獲獎。
20年前的4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北京大學教授袁明夫婦來到紹興文理學院視察,創(chuàng)設“卓越獎學金”,以鼓勵學生在品德、學習、文藝、體育、社會工作等某一方面實現卓越發(fā)展。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20年來,從題詞希望紹興文理學院“創(chuàng)一流大學”,到鼓勵學生成“個性之才”、激勵教師為“不凡之師”,韓啟德、袁明夫婦“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使“卓越”精神和“樹人”理念深刻轉化為“修德求真、追求卓越”的校園精神,持續(xù)激勵學校人才培養(yǎng)與事業(yè)發(fā)展。

“把這作為一份禮物,一份對莘莘學子愛的禮物,一份對美麗紹興愛的禮物,一份對國家民族愛的禮物。”2004年4月20日,韓啟德、袁明夫婦來到紹興文理學院,第一次踏進紹興這座高等學府,就被她吸引住了:恢宏的教學樓、穿校而過的環(huán)城河、古色古香的廊橋,淋漓盡致地展現著“劍橋”風格。作為一個地級市,能有這樣一所大學,實屬不易。

韓啟德是浙江慈溪人,袁明與紹興有深厚的淵源,他們都對家鄉(xiāng)存有很深的感情。為何會選定紹興文理學院設立“卓越獎學金”?他曾說,辦好一所大學,第一要靠底蘊,紹興人杰地靈,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這是學校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第二要靠理念,利用紹興經濟社會發(fā)展優(yōu)勢,為經濟建設服務,走自己獨特的發(fā)展之路。
為何會起名“卓越”?韓啟德多次在對師生的講演中闡釋他的觀點。

他認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他反復強調學校要辦出特色,學科要有特點,學生要有特長。基于對當下大眾化教育的憂思,韓啟德提出了“卓越”的理念:卓越就是在某一領域內處于別人無法超越的水平。而設立“卓越獎學金”,正是他對當今一些大學盲目趨同的返正引導。
“摒棄浮躁、拒絕平庸、腳踏實地、追求卓越”,是韓啟德第一次來到紹興文理學院時就提出的教育思想與辦學理念,他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夠把追求卓越當成理想,讓卓越的追求成為學校的共同目標。

2020年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信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建校100周年時強調,要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教書育人、科研攻關等工作中,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奮發(fā)作為、追求卓越。同月,韓啟德在第十六屆“卓越獎學金”頒獎典禮上提出要創(chuàng)設“樹人獎教基金”,用以獎勵“品德端正,讀書好學,言行一致,熱愛學生”的好老師。“教師怎么樣,青年就怎么樣;青年怎么樣,我們國家就怎么樣。”韓啟德說,希望通過這樣的一種形式,樹立一種榜樣和標桿,鼓勵更多的教師永葆教書育人的初心。
自成立之初,“卓越獎學金”就始終注重于學生某一方面的特長,鼓勵學生專業(yè)發(fā)展、特長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學習成績甚至不是評選標準,不要‘五好’只要‘一好’,旨在引領全校學子立志高遠、張揚個性,努力成長為符合時代需求的卓越人才。”紹興文理學院校長趙陽介紹。

20屆“卓越獎學金”,125名獲獎學生,在一串串閃亮的名字后面,是一個個自強自立、追求卓越、令人感動敬佩的故事:紡織服裝學院的潘燕幫扶團隊是獲得“卓越獎學金”的唯一團隊,進入大學4年來,潘燕的5名室友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她這位聾啞同學,做她的耳朵,帶她走向更大更遠的世界;商學院學生張秀龍開展市、校多項課題調研,還帶著《共產黨宣言》騎行調研上北京,成為“同學們的精神楷模”;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學生詹少軍帶領團隊搞研究,申請了6項造福殘疾人的發(fā)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實現了在校大學生專利申請零的突破;教師教育學院的黃楚皓曾奔赴邊疆,駐守在中印邊境上……
“卓越獎學金”不僅在評選內容上“標新立異”,在形式上更是別具一格。多年來,紹興文理學院積極探索“卓越獎學金”的評選方式,并不斷加以完善,把“卓越”的種子種進每個人的心中。2006年,“卓越獎學金”評選實施網絡投票,更增加了現場的公開展示環(huán)節(jié),由觀眾現場直接投票。

為了更好地體現公平和公正,2013年,“卓越獎學金”又創(chuàng)新和改革了投票方式,在現場展示環(huán)節(jié),保留校內投票站投票,加入了社會投票評選,邀請社會各行各業(yè)代表、家長代表也加入投票的行列。這種評選方式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更是選出了大家心目中的“卓越”。“每年的頒獎典禮都是一次盛會,被稱為校內的‘奧斯卡’,場場都座無虛席。”紹興文理學院相關負責人說,對于每一位參與其中的同學來說,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和升華。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20年來,“卓越獎學金”猶如春風化雨,已然在校園里綻放出絢麗的花朵。“我非常珍視大學期間獲得卓越獎學金的經歷。這既是對我大學期間一些努力的肯定,也是對我此后求學、治學的鞭策和激勵。”第六屆卓越獎學金獲得者,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民鎮(zhèn)深有感觸地說。
全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7T4Ag7zY57LOhIKRMDGC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