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著名先秦兩漢文學文化史專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資深教授趙敏俐到我校越文化研究院講學指導,。講座在人文學院會議室舉行,,越文化研究院研究人員及人文學院部分師生參加,。

趙敏俐教授以《中國古代歌詩藝術生產(chǎn)和消費的基本方式》為主題,從“歌詩”與“詩歌”的區(qū)別談起,,提出對于“歌詩”的研究,,應采用不同于傳統(tǒng)詩歌的研究方法。趙教授指出中國古代歌詩的生產(chǎn)與消費存在著三種基本方式,,即自娛式的歌詩藝術生產(chǎn)與自娛式消費,、寄食式的歌詩藝術生產(chǎn)與特權式消費、賣藝式的歌詩藝術生產(chǎn)與平民式消費,。三種藝術生產(chǎn)與消費方式各有特點,,并在中國古代歌詩發(fā)展史的不同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趙教授強調(diào),,三種藝術生產(chǎn)與消費方式互相影響,,共同推動了中國古代歌詩藝術向前發(fā)展。研究中國古代歌詩藝術生產(chǎn)與消費問題,,對我們?nèi)嬲J識中國古代詩歌史具有重要理論意義,。
講座結束后,越文化基地首席專家俞志慧教授及部分研究生還與趙教授進行了互動,。
主講人簡介:
趙敏俐教授1987年獲得東北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多年來致力先秦兩漢文學與中國詩歌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出版《中國詩歌通史》《中國古代歌詩研究――從詩三百到元曲的藝術生產(chǎn)史》《漢代樂府制度與歌詩研究》等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遺產(chǎn)》《文學評論》《光明日報》等發(fā)表論文百余篇,,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一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特等獎等多種獎勵,。同時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的創(chuàng)建者,,為當今最著名的先秦兩漢文學及文化研究專家之一。
文字:崔冶 編輯:谷江穩(wěn)